法律人必学的刑法第一课:刑法学泰斗级名师刘宪权教的刑法课——总论篇

正当防卫:眼角膜案件医生需要负刑事责任不,职务行为,依据职务上从法益衡量,排除社会危害性,紧急避险。排除犯罪的行为。

 

[展开全文]

对象错误,对象那个人一直没有变化,打击错误是打击的人不同。行为一个对应的主观页只有一个。

[展开全文]

刑法基本原则的表现模式:直接规定模式、援引模式、推论模式

刑法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平等适用、罪刑相当

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特有、贯穿始终、符合“原则”的内涵

[展开全文]

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1979年刑法北大和华东都不同。1997年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20年以后观点发生变化,慢慢统一了。刑法的三大原则为罪刑法定、平等适用、罪行相当原则。

法定系统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资产阶级原则罪刑法定、罪刑相同、刑罚论道主义。我们是人人平等原则。

 

[展开全文]

刑法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平等适用、罪刑相当

刑法基本原则包含的内容:

1、应当特有

2、应当”贯穿始终“

3、应当符合”原则“的内涵

 

 

 

[展开全文]

1、犯罪个数看行为;

2、罪的合并有法定和非法定;法定一罪,惯犯、结合犯;处断一罪,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

3、为杀人,盗窃枪;为诈骗,伪造印章,后是牵连犯,区别:伪造也有诈骗,诈骗包含伪造;盗窃枪支,故意杀人互相不包含;

4、罪数形态就是防止重复评价;

5、法定就不是牵连犯;

6、连续犯和徐行犯的区别。

徐行犯:把本来一次可以完成的犯罪行为,在特定空间范围、较短的时间范围内,分数次来完成的犯罪。

连续犯:概括故意下,反复实施数个独立犯罪行为,而触犯了同一个罪名。

[展开全文]

1、罪的问题,罪数形态;数罪并罚,罚的问题;

 

 

[展开全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不同意老师观点。

老师为什么不让学生讲?

 

为什么要折磨学生要学生站不住脚。

[展开全文]

刑事看开为,民事看关系。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三种形态)都是可能侵害。都是行为。

民事侵权中,都是实害,不是可能侵害。侵权行为发生后,恢复、补偿。(可是,杨立新老师讲的也有可能侵害的情况)

[展开全文]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1. 对象错误,看主观;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1. 故意中的犯罪明知,是对结果的明知;具体犯罪中的明知,是对犯罪对象的明知,在证明要求上只要证明应当预见就好。故意犯罪中的明知证明要求严格,具体犯罪中的明知,证明要求只要应当知道就可以。
  2. 故意和过失本质的区别是:是否持否定态度。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是故意;应当预见,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预见而轻信能避免,是过失。
  3.  
[展开全文]
  1. 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但利益归个人的,就当按自然人犯罪认定;为犯罪设立的单位所实施的行为应当按照自然人犯罪认定;设立单位后,主要从事犯罪活动的,也应当按自然人犯罪认定。主要要在70%以上,才能认定为主要。
  2. 已有纳税义务的单位,逃税抗税
[展开全文]
  1. 因果关系有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掌握方向改变不改变。
  2. 自然人年龄以周岁计算,不满14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不满16,8种负刑事责任;已满16负刑事责任。
  3. 审判时已满75周岁,不判死刑,但有例外;年龄不用以上以下包括本数;
  4. 拐卖妇女罪吸收强奸罪;绑架罪吸收杀人罪。
  5. 刑法第17条第三款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6. 刑法第17条之一,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7. 毒品犯罪再应当从重处罚;能否与17之一相抵销,另当别论;
  8. 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适用无期徒刑。
  9. 又聋又哑的人,可以从轻或减轻
[展开全文]
 
法律人必学的刑法第一课:刑法学泰斗级名师刘宪权教的刑法课——总论篇
¥999.00
点击购买 开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