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准备:事实梳理、诉讼策略、法律检索、可视化;
正式开庭:开庭陈述、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
庭后沟通:代理意见、参考案列、定期跟踪、专题答复
原告模式:你的诉求?你的理由?
你的依据?拒绝念稿?----事实简化(剔除无关事实);逻辑框架:
原告的开庭陈述、一定要有请求权基础思维;
被告模式:对方观点?你的观点?我的核心依据?拒绝念稿。
被告的开庭陈述:一定要有抗辩权的思维;
请求权基础=构成要件+法律效果VS 抗辩(权利未发生抗辩、权利已消灭抗辩)/抗辩权(权利履行抗辩权、时效上的抗辩权)
上诉/再审模式:
基本事实?原审观点、错在哪里?(事实错误?法律错误)不得不纠(法律依据、情理辅助)
忘词的应对:关键词、整体框架(亮观点-讲故事-指依据)
法律检索:
1、法律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
2、倒查关联方法:通过案列查法条;通过法条查案列。
如何与办案人员建立联系
充分利用外部公开信息和内部联络机制
获取案件承办人员及个人办公电话
1、打开沟通渠道
公开信息:12368服务热线
2、选择沟通时间
在工作时间内,寻找个人的时间习惯
选择合适时间,提高效果,节约成本
3、掌握沟通技巧
利用当面沟通,建立第一印象
保持沟通联络,形成长效机制
(1)主要沟通目的
(2)搁浅争议问题,实现主要工作目的
(3)有理有据有节,法规体系、本案情况……
(4)及时跟踪落实沟通成果,争取书面文件
4、书记员:中转站
像尊重法官一样尊重书记员
了解案件进度、获取案件信息、收发案件材料
书记员最反感的事情:律师的庭前材料无章法;律师开庭语速记不下来;案件归档发现缺失材料
5、法官助理:新生代
6、法官:掌舵者
法官不想和律师说话
害怕被律师或当事人过度打扰
害怕影响客观中立的职业形象
7、沟通对象的选择技巧
(1)先在各自权限事项内沟通,善于发现关联
(2)遇到实际权责不符时,善于抓住沟通机会
(3)越权答复时,与书记员和法官交叉核实
8、从事实问题回到证据支撑,从事实问题上升到策略表达;从法律问题回到事实依据,从法律问题回归到策略结构
庭后工作的注意事项
代理意见:视角从律师转换为法官、紧紧围绕争议焦点阐述
类案报告:参考案例的表、图、册,重视不利案例的对比
专题答复:及时补充有利的法规政策,有效回应法官的问题
沟通技巧: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有效的对象,贵在真诚专业
庭后文字工作:代理意见、参考案例、补充材料/专题答复
庭后语言工作:案件管理、联系法官
代理意见:
1、代理词服务于判决书
2、准备归纳对方及我方观点
3、从采纳我方观点角度论证
4、重视代理词的脚注与附件
参考案例:
1、必须进行裁判说理的参考案例
2、具有全国范围参考意义的案例
3、对本案有参考意义的其他案例
正面回应不利案例:
事实上的不同之处
裁判规则不同之处
专题答复:
法官主动询问
1、如实答复,征求当事人意见
2、如实提供,要进行解释说明
律师主动提供
1、及时补充新的规范、材料
2、回归到已有的规范体系内
法庭辩论:每一个观点都有法律依据!
第一轮:立论(全面)
1、己方观点
2、法律依据
3、要件事实—法律效果
第二轮:驳论(单点突破)
1、归纳对方观点
2、指出对方错误
3、与法律不符、与事实不符
法官问题:先准确回答,知之为知之;明确好前提,要及时升华
最后陈述:最有力的观点!情理的升华!
核心观点:法律效果?社会效果?
情理升华:回归常识!救济途径?
出庭律师技能清单
庭前准备:证据评价—要件事实—法律适用,一图一表一提纲
正式开庭:书面底稿—口头表达,开庭结构+举证事实+法律论证
庭后沟通:定期跟踪+专业职业,争当法官助手,补强庭审论证
法庭调查:每一个事实都有证据支持!
1、举证、证据目录
《新证据规定》第十九条: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人数提出副本。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出具收据,注明证据的名称、份数和页数以及收到的时间,由经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2、举证、证据可视化
3、举证、证据出示+讲述
《新证据规定》第八十七条:审判人员对单一证据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审核认定:(一)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二)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三)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四)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五)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整体:总·概述—分·证明事项—总·证明目的
单个:证据名称—证据来源—证据事实—证明目的
4、质证
《民诉法司法解释》第104条:
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进行质证,并针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进行说明和辩论。能够反映案件真实情况、与待证事实相关联、来源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应当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5、质证技巧
(1)合同文本的连续性
(2)视听资料形成过程
《新证据规定》第十五条:
当事人以视听资料作为证据的,应当提供存储该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当事人以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应当提供原件。电子数据的制作者制作的与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来源于电子数据的打印件或其他可以显示、识别的输出介质,视为电子数据的原件。
(3)证据之间矛盾之处
(4)言辞证据的可信度
(5)聊天记录的证明力
三、出庭工作怎么干
(一)开庭陈述
目标:最短的时间、最简的语言,核心的观点、主要的依据。给法官一个“庭审指挥图”!
1、原告模式
你的诉求?你的理由?你的依据?拒绝念稿!
事实简化:剔除无关事实
逻辑框架:……合同—合同无效—责任承担
诉讼请求:
核心理由:
法律依据:
开庭陈述一定要有请求权基础!
2、被告模式
对方观点?你的观点?核心依据?拒绝念稿!
3、上诉/再审模式
基本事实?讲故事
原审观点?会总结
错在哪里?事实错误?法律错误?
不得不纠!法律依据!情理辅助!
切忌不要念稿!
关键词、整体框架
开庭必备的律师工作要点
一、出庭工作是什么
出庭,是从文字交流走向当面沟通
出庭,终极目的在于说服法官作出有利判决
二、出庭工作的价值
出庭,要让法官在最短时间内理解你的观点
出庭,仅有的能够改变法官不利先见的机会
出庭,更能有直观感受、更容易结合情理法
三、出庭工作怎么干
四、出庭律师技能清单
三步法:大前提寻找规范、小前提要件事实、得出结论
五步法:发现请求权、请求权定性、寻找请求权法律基础、确定请求权、适用法律裁判
七步法:固定权利请求、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诉讼主张的检索、争点整理、要件事实证明、事实认定、要件归入并作出裁判
共同特点:需要学会准确寻找请求权基础
关键在于找法、用法
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
请求权基础=构成要件+法律效果
抗辩:权利未发生抗辩(请求权已成立)、权利已消灭抗辩(请求权未消灭)
抗辩权:权利履行抗辩权、时效抗辩权(请求权可行使)
请求权分析方法的检视结构
外部结构:多个请求权基础检视顺序:
1、基于合同的请求权
2、基于类合同的请求权
3、无因管理请求权
4、物权请求权
5、不当得利请求权
6、侵权请求权
内部结构:单个请求权基础内部检视
1、请求权已成立
——构成要件:成立要件、成立抗辩
——法律效果
2、请求权未消灭(抗辩)
——债的消灭方式
3、请求权可行使(抗辩权)
——时效抗辩(诉讼时效)
——法定抗辩(合同三大抗辩权)
事实梳理之“八步法”
1、通过尽职调查学习同类案件的相关规范
2、通过尽职调查向当事人搜集案件的材料
(1)通过同业规范了解交易所需的材料
(2)通过相似判例挖掘潜在的可能证据
指导案例、公报案例、典型案例、指导性案例、十大案例、参考案例
3、通过时间线索将案件事实进行逐一梳理
4、通过多维度分析、对比案件的相关事实
5、对案件事实进行概括、总结和策略提示
6、分别向团队内部和当事人征求补充意见
7、将事实梳理报告的文字版、图表版定稿
8、定期关注、补充与案件有关的事实信息
法律检索:事实+法律
主要目的:为事实梳理提供关注要点,为诉讼策略构建逻辑体系
主要方法:体系检索法、 倒查关联法
体系检索法:宪法、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1、从全面到局部
2、从抽象到具体
3、从行业到法规
4、从目录到结构
5、从结构到要点
倒查关联法:通过案例查法条
1、从案例到法律
2、从法条到案例
百度:检索方法及语法大全
正式开庭
1、旁听:有利有弊
——谨慎对待法定代表人的出庭
——旁听人员也要进行专业培训
2、证人:适当辅导、技术支持
3、适度表演
——不能为了迎合法官,动摇维护客户的立场
——切忌庭审对象不是客户,而是决定者法官
庭后
1、庭审汇报
——反馈客户担心问题
——弥补庭审表达遗憾
2、跟踪汇报
——代理词
——参考素材
——不要停留在开完庭
庭前:持续跟踪 落实到位
持续跟踪、善于倾听,逐步打消办案人员顾虑
搁置争议、寻找共识,在共识中实现工作目标
庭审:见缝插针 及时补强
提前了解法官关注的问题
及时补充或巩固现有成果
庭后:建立链接 解决问题 适度延伸
建立链接:在提交庭后文件的时候,让他在写判决时能想起你
参考案例(介绍内容)有问题随时联系
告知关联案件进展 有事实问题随时联系
解决问题:不能顾左右而言他,要指明依据、回归策略
适度延伸:在证据、事实、策略之间来回穿梭
从事实问题回到证据支撑,从事实问题上升到策略表达;从法律问题回到事实依据,从法律问题回归到策略结构
诉讼律师必备的庭审工作技能
一、庭前准备篇
(一)案件中的客户管理
庭审是律师用专业的逻辑和语言为当事人争取权益,庭前准备是要将当事人的信息转换为专业的表达
首次客户访谈:
1、建立信任(上心)
2、了解基本情况
3、掌握下一步方向
分对象访谈:
1、负责人:懂商业目的、商业逻辑
2、经办人员:了解实际案件事实
3、法务及管理人员:了解规章制度
常规客户汇报:
1、目标:让客户放心、法律服务可视化
2、方法:工作周报、阶段性工作汇报
特殊客户汇报:
1、事实梳理:客户是事实的亲历者
2、诉讼策略:法律是手段、商业是目的——内部文件(秘密)
模拟法庭:
1、管理客户预期
2、深度参与同行
3、工作服务量化
百度搜索语法
ct
专业逻辑+语言 争取权益
庭前准备:当事人信息转换位专业表达
出庭,从文字交流走向当面沟通。
法律适用,是指将生活事实置于相关的法律规则之下,然后进行涵摄,以获得特定的法律效果。
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
三步法
五步法(杨立新)
1.发现请求权
2.请求权定性
3.寻找请求权法律基础
4.确定请求权
5.适用法律裁判
七步法(邹碧华)
1.固定权利请求
2.确定权利请求基础规范
3.确定抗辩权基础规范
4.基础规范构成要件分析
5.诉讼主张的检索
6.争点整理
7.要件事实证明
8.事实认定
9.要件归入并作出裁判
共同特点在于,需要学会准确寻找请求权基础。
找法、用法
王泽鉴《民法思维》、《民法典请求权基础检索手册》
1.通过尽职调查学习同类案件的相关规范
2.通过尽职调查向当事人搜集案件的材料
1通过同业规范了解交易所需的材料
2通过相似判例挖掘潜在的可能证据
指导案例 公报案例 典型案例
3.通过时间线索将案件事实进行逐一梳理
4.通过多维度分析、对比案件的相关事实
合同 票据 资金 逻辑
合同约定与实际履行
5.对案件事实进行概括、总结和策略提示
6.分别向团队内部和当事人征求补充意见
7.将事实梳理报告的文字版、图表版定稿
8.定期关注、补充与案件有关的事实信息
刨问 质疑 倾向 反驳观点 争议焦点。 观点
法律适用
逻辑。 语言
关键事实转化成专业的表达
一、案件管理:客户。 法官
从商业到法律 发掘有效信息 商业诉求转化为法律
不同的商业目的
服务范围。 服务方式
基本事实 证据材料
了解真实诉求
票据资金通道业务
服务费用
下一步可以搜集的证据材料
对员工存在过错
交易目的 交易习惯。 履行情况。 制度管理。 基本原则。
挖掘案件信息
工作成果。 补充和完善
偏差。 遗漏
法律是手段。 商业是目的
痛点。 难点。 风险点暴露
可能的不利走向
事实上有遗漏。
法律检索的主要目的
1.为事实梳理提供关注要点
2.为诉讼策略构建逻辑体系
检索方法:体系检索法
1从全面到局部
2从抽象到具体
3从行业到法规
转贴现合同。 票据背书。 资金划转
倒查关联法
1通过案例查法条
2通过法条查案例
裁判案例。 论述逻辑 诉讼策略
检索方法及语法大全
Site
1.从抽象到具体、从目录到结构、从结构到要点
2.从法规到案例、从案例到法规、善用前人成果
事实 构成要件
深度 准确度